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一种表面裂纹高温断裂韧性K1e的测试方法,该技术对试样自动加温控温,自动绘制力p与裂纹咀张开位移V(p—V)曲线。测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焊接接头匹配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焊接接头匹配性的研究现状,包括匹配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焊接接头匹配性设计原则、不同接头及载荷下的强度匹配性影响、强度匹配性对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影响、强度匹配性与焊接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刚塑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带裂纹韧性材料梁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态断裂过程,建立了简支梁的运动和断裂过程的控制方程。本文考虑了应变率对梁的运动和断裂过程的影响,以及由于断裂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对梁的断裂过程的影响,给出了梁的裂纹启裂和上裂的时刻及其条件,以及裂纹扩展长度、裂改扩展速度、断裂截面上弯曲力矩和附加轴向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强载柴油主机排烟管多次发生断裂故障的现象,对不被充分关注的排烟管动力学特性和疲劳断裂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应力直接耦合场有限元方法,完成了排烟管稳态热负荷下振动模态、振动应力分布及其危险截面疲劳安全系数的计算,确定了薄弱环节.从改变约束条件和改进工艺的角度提出并校核了改进方案,改进试用后,未再发生疲劳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某型飞机平尾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台架试验装置对某型飞机平尾轴进行了疲劳试验,通过断口的观察分析、断口部位的金相分析、硬度检测、有限元结构应力分析,确定了平尾轴的失效模式,并对其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尾轴的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裂纹源均起源于大轴简体内壁加工刀痕形成的沟槽处,变截面圆弧造成的结构应力集中和粗糙加工刀痕形成的附加应力集中是造成大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平尾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6.
利用梁的初等弯曲理论和线弹簧模型建立了三点弯曲裂纹梁的动态断裂分析方法,该方法使计算大为简化。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奇异积分方程在裂纹板条动态断裂分析中的应用(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积分变换方法,将含Grifith裂纹的无限长板条问题转化为Laplace变换域中一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通过求解奇异积分方程和对裂纹尖端场的渐近分析,获得了Laplace变换域中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18.
在分离式Hopkinson拉杆实验中,常常需要获得试样在经历一个拉力脉冲拉断情况下的最低应变率,而在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装置中确定对应最低应变率的发射压力需要进行多次尝试性实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简单的经验方法,可以通过一次拉断的实验结果计算出一个拉力脉冲拉断试样需要的最小发射压力及相应的应变率,进一步可以预测不同发射压力下的应变率。对4种铝合金试样进行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经验方法得到的应变率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有效地对发射压力和实验应变率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量材料力学性能和观察断口形貌,讨论铜石墨材料断口形貌中的瓦纳线与材料断裂特性的关系,发现瓦纳线是铜石墨材料韧性断裂的标志;结合材料微观结构特性,分析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对材料的作用,认为瓦纳线是横波在材料中传播所引起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带壳体云爆弹药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圆柱壳体的断裂准则。壳体材料采用Johnson-Cook热粘性本构方程,断裂准则采用Taylor断裂应力准则,应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内部爆炸载荷下液体燃料的压力曲线和速度曲线,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